English

收藏共和国每一个生日

1999-10-24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董伟

一位65岁的老人,收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《人民日报》国庆社论,他说他是在——

国庆节前后,记者两次来到哈尔滨市南岗区朱俊峰老人的家里,看到了这位65岁老人收藏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《人民日报》国庆社论。泛黄的报纸记载着共和国不平凡的历史。朱俊峰老人说,他是在“收藏共和国的光荣”。

朱俊峰老人的家在黑龙江省的双城,上小学时正赶上日本鬼子侵略中国,每天早上都要被逼着向东南方向的日本皇宫遥拜,还要用日语背诵奴化中国人的所谓《国民训》。“那时候,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是中国。”1949年10月1日,正在中学读书的朱俊峰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、联欢,庆祝新中国的诞生。过了几天,他用自己省下的买油条钱,在邮局买了一份10月1日的《人民日报》。夜深了,他仍被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”这篇社论的语言激动得睡不着觉。这以后,他把每一年的《人民日报》国庆社论都收藏起来,整整收藏了50年。

1954年4月,朱俊峰参加了工作,10月,他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,并且把1949年10月1日的《人民日报》附在了申请书的后面,他说:“我是用这种形式向党表达感情。”1956年10月,朱俊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那份交给了党组织的1949年10月1日的《人民日报》,只好用复印件来收藏了。

每年读完《人民日报》国庆社论,朱俊峰老人都要写一首诗,来赞美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,并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的至真至爱之情。在1951年国庆节前写的“颂国庆节”诗中,他形容人民群众盼望自己的节日:“像孩子等候过年,像新婚夫妇等候婚期,像老人等候远归的独生子。”1959年的国庆,朱俊峰在《哈尔滨日报》上发表一首题为“数字在歌唱”的诗歌;在国庆35周年时,他写了一首“青年们,为振兴中华刻苦学习”的诗,使单位的青年人备受鼓舞。

朱俊峰老人至今对《人民日报》国庆社论还保留着年轻时的热情。读完今年的《人民日报》国庆社论后,他还嫌不过瘾,又飞了一趟北京,感受大典的气氛,收集了一大批纪念品。他说:“这是我留给孩子唯一的财富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